动态心电图是连续长时间(24~72小时)记录患者在自然生活状态下的心电信号,是普通体表心电图的发展与延伸,无创伤、动态的、常态下长时间连续记录,信息量大、病变发现率较高。
一、目的:
监测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,发现各类心律失常事件及S-T段异常改变。
二、原理:
动态心电图是给病人随身携带的一种小型记录仪,在日常自由生活的条件下,长时间连续记录病人的心脏电活动,经信息处理分析系统回放打印结果,回顾性监测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,发现各类心律失常事件及S-T段异常改变,获取重要的信息应用于临床。
三、适应症:
1、判断是否属于心源性的临床症状:如心悸、胸闷、头晕、呼吸困难等。
2、各种心率和心律失常的定性、定量、定时分析。
3、对心肌缺血的定性、定量、定时分析。
4、评价心脏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。
5、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并判断是否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。
6、动态心电图(DCG)与运动负荷试验相结合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。
7、有利于检出无痛性或隐匿性缺血性ST段改变。DCG尚可作为心肌梗塞后劳动力鉴定、防治冠心病药物疗效的考核以及冠心病康复期的监护。
四、临床意义:
1、观测人体生物周期内的心电变化:正常窦性心律:60~100bpm.窦性心律变化范围:在剧烈活动中心率可达180bpm左右,甚至达200bpm;在安睡时可降至40~50bpm左右,甚至达35bpm。夜间由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,可出现P-P长间歇,青年人多见,但长间歇应小于2秒。
2、捕捉心律失常
3、帮助临床有关症状学及发病机理的解释
4、诊断缺血型ST改变的实际意义
5、起搏器功能的评估
6、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用